• 返回首页
  • 广州国际轻纺网-广州国际轻纺城官方电商平台 欢迎您!
选择语言
分享到:

产品

商家

资讯

  • 返回首页
  • 广州国际轻纺网-广州国际轻纺城官方电商平台 欢迎您!
选择语言
分享到:
您的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详情

从“绣”到“秀”,让民族服装“潮”起来

2018-04-21 来源: 新华网

  当传统民族服装遇见时尚风,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农历三月三下午,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黄洛瑶寨,一支由瑶童、瑶妹、瑶哥组成的红瑶服饰原生态模特队,在动感音乐中踏着T步走秀,向游客展示自由搭配民族元素的服饰,让民族服装“潮”了起来。

  一名身着红瑶服装、包着头巾的小萌娃从幕后走出,有板有眼的动作和模特步,引来观众一片叫好声。“我的衣服是奶奶给我做的。”5岁半的红瑶女童潘荟竹,已有奶奶亲手缝制的两套民族服装。

  “我们的服装都是自主设计的,身上的民族服饰也都是纯手工制作。”23岁的潘杨琴,在T台上展示的是一套绣着飞禽走兽图的黑色短款旗袍,上面的图案栩栩如生。

  “传统服装的图案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河流等,种类非常多,这些花纹体现红瑶妇女在劳作中对大自然的认知,也表达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生活的向往。”潘杨琴说。

  红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女性服装以红色为主调而得名。2014年,红瑶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黄洛瑶寨土生土长的黄继凤,是红瑶服饰制作工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潘继凤说:“红瑶服饰的制作工艺,包括制丝、纺纱、织布、刺绣、蜡染、挑花等,而刺绣和蜡染还能细分多种。”

  红瑶服饰没有图案样式,没有文字记载,全凭口传身授,世代相传。一个瑶妹自幼学习这些繁复的服饰制作,待到出嫁时,才算基本掌握所有的技法。“五岁六岁玩泥巴,十三四岁学绣花,十七十八方出嫁,十九二十抱娃娃。”这首民谣,基本勾勒了传统红瑶妇女的前半生。

  前些年,随着社会文化日渐多元,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妇女纷纷改装,不再一针一线地耐心缝制衣服,能够熟练掌握红瑶服饰制作全套工艺的人越来越少。潘继凤说:“如今受到旅游开发的影响,外来游客对瑶族服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家才重新拾起绣花针。”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项指尖上的非遗技艺,我们每年都举办两三期培训班。”龙胜县文化馆馆长邓龙雄说,近年来,文化馆通过开展蜡染和刺绣传习培训等举措,以“传帮带”形式培育年轻一代的少数民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

  红瑶服饰成为黄洛瑶寨民族风情的重要元素,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业同时也滋养着红瑶服饰的生命力。潘继凤告诉记者,村寨与旅游公司合作,2017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村民中分红最多的达2万元以上。此外,头巾、手帕、腰带等配饰的出售和整套服装的出租也有数万元的创收。

  潘杨琴说:“为了加深游客对红瑶服饰的印象和了解,寨子里的姑娘们主动组织了这场服装走秀。”从“绣”到“秀”,在大山里的时尚秀场上,传统与时尚的巧妙融合让红瑶服饰及文化得到了活态传承。(来源:新华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或摘自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因此,对于有损其所有人利益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广州国际轻纺网将作妥善处理。”

上一篇>河北“成安棉花”喜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下一篇>巴基斯坦新棉上市接近尾声 销售量累计达190万吨

专题图库

视频系列

2024大学生时装周宣传片

2021大学生时装周宣传片

2021大学生时装周指定面料商专题片

2020广州国际轻纺城杯片头

新手指南  For Buyers 采购商服务  For Suppliers 关于平台  Platform
  >  服务条款   >  找供应商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找产品   >  技术支持
  >  隐私政策   >  资讯中心   >  联系我们
 
轻纺网移动版 关注微信号
广州国际轻纺城官方电商平台 粤ICP备1104729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50468 营业执照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6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