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数据显示:产地型与承接地市场各有千秋
编者按: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发布了2018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数据,并重点分析了专业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发展趋势以及2018年新增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运行情况。中国纺织报对2018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重点数据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与读者分享。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中纺联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我国45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总成交额为12093.44亿元,同比增长6.55%。
过去的一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步伐继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各专业市场积极化解各种风险矛盾,市场运行稳中有进,行业呈现平稳回暖态势。
市场运行稳中有进
2018年1~12月,中纺联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5家专业市场总成交额为12093.44亿元,同比增长6.55%。其中,24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上涨,平均增幅为8.31%;20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平均降幅为4.08%;1家市场成交额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专业市场的运行效率方面看,2018年1~12月,45家重点监测市场平均运行效率为54797.59元/平方米,同比增长6.55%;平均商铺效率为417.56万元/铺,同比增长7.15%;平均商户效率为463.96万元/户,同比增长9.04%。
从专业市场的区域结构方面看,2018年1~12月,45家重点监测市场中,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9962.99亿元,同比增长7.23%,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82.39%;中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1450.36亿元,同比增长7.06%,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11.99%;西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680.09亿元,同比下降3.32%,占到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5.62%。
近几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基数庞大的基础上,始终保持6%以上的稳定增长,市场发展坚实有力,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以广州红棉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已经开始从以批发为核心的传统市场模式转向以创意设计、时尚发布、国际合作为核心的全新发展模式。此外,位于中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全年4个季度始终保持较高增长,武汉汉正街市场、株洲芦淞服饰市场等专业市场群在此期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承接地新市场兴起
据中纺联流通分会统计,2018年1~12月国内新增纺织服装类专业市场15家,其中,东部地区新增13家,中部地区新增2家,新增专业市场总投资额为165亿元,新增专业市场总建筑面积为444.8万平方米。2018年1~12月,新增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平均投资成本(单位建筑面积投资额)为3709.53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产业承接地区的新开业市场较多。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北京市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商圈的陆续外迁,数量庞大的北京地区纺织服装商户陆续向河北、天津等京津冀城市群地区转移,另外也有一定数量的商户向江苏、浙江、广东等具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优势的地区转移。在2018年新增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如河北沧州、永清、白沟、石家庄等以承接北京地区商户为基础而打造的专业市场仍然占据一定比例。
产地型市场优势明显
从专业市场的流通层级看,中纺联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5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包括29家产地型专业市场、16家销地型专业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29家产地型市场成交额为11013.50亿元,同比增长7.74%;16家销地型市场成交额为1079.94亿元,同比下降4.20%。
产地型市场依托产业集群的强大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一级货源地优势,提高了产业链效率,加大了原创设计力度,连续实现中高速增长。近年来,交通扁平化、渠道扁平化促使纺织服装流通领域的“去中间商”趋势日益明显,以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为依托的集散销地型专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亟须重塑新定位,确立新优势。(来源:中国纺织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或摘自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因此,对于有损其所有人利益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广州国际轻纺网将作妥善处理。”